不變的是那份癡迷
沏一壺香茗,捧一卷書簡,一陣清香隨風徜徉。從唐詩,到宋詞;從《紅樓》,到《西廂》;從《圍城》,歸于《簡愛》。我始終漫步在書的海洋,踱步幾載,驀然回首,唯有那份對書的癡迷不改。
兒時,只會吟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,或許那時我根本不知它的含義,不知謫仙對故鄉的情感,只是覺得朗朗上口罷了。但當我如今頌到“此夜曲中聞折柳,何人不起故園情”時,心中又別有一番滋味,仿佛是看到了客居他鄉,漂泊四海的游子,聽到了他們對于故鄉的執念。狐死尚首丘,又何況是有血有肉的人呢?
這份情,我在畫中看不見,只有一縷墨香,能帶給對家鄉的思念。
從前,每每看到“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后名”時,浮現在我腦海中的,不過是追名逐利的愚忠之人諂媚之作,哪里有什么豪情壯志?可現在,我一看見“鐵馬冰河入夢來”,恍若敵軍來犯,我心有余而力不足??!那份孤老之人的創作,不僅是成就個人之志,更是了卻天下之亂??!老驥尚志千里,吾輩青年,又怎可顧后而不前行,入黑暗而棄光明呢?
以前,《紅樓》于我而言,不過是男女間的情愛,卿卿我我,何談千古佳作?可如今我翻閱《西廂》,文質彬彬的張生,秀麗脫俗的鶯鶯,似天作之合,神仙眷侶,如牛郎織女,萬世留名。
這份情,我在夢里看不見,只有泛黃書頁,留我一份忠與愛。
琴弦勒斷,方宏漸與曉芙也走到了終點。與此同時,簡愛也離開了莊園。書快翻完了,但屬于他們的色彩將永不褪色。
撐一葉扁舟,游遍書海,繞舟的寒江上映著明月,我從這里走過。
你是呼喚雷電的屈原?江水已幫你洗冤,愿你的國殤安眠!
你是撫琴的周瑜?江畔瀟瀟暮雨,東吳大地蒙你才智安寧。我要向你,道一聲珍重!
你是容若?我聽見了雪落下的聲音!那是你對我的吶喊嗎?我聽見了!
你又是誰?莫非是培根?我已領悟到讀書方法之真諦,謝謝您!
我自楚國來,又隨東吳去。遇見了大雪,遇見了你,我的身心皆因你而變,不變的是那份癡迷……